周六Saturday
早上:特色早餐
布里克巷是倫敦最重要的移民街之一,尤其以它的特色小吃而聞名。布里克巷里有50多家孟加拉餐廳,十里飄香的茴香籽、小豆蔻和姜黃根粉的混合氣息吸引著各地食客。位于巷口159號的布里克巷面包店門口總是排著長龍。這家只有一間烘焙房的面包店是一個猶太家族從19世紀開始經(jīng)營的。面包店的明星甜點是芥末腌黃瓜咸牛肉面包圈(售價3.5英鎊),它最好的吃法是搭配面包店附近一家叫北非咖啡館里的招牌薄荷茶。
上午:血拼到手
軟距離布里克巷不遠就是切舍路了,這是一條很受血拼族歡迎的綜合購物街。你可以去切舍路一號的古裝店 Levisons逛逛,看看那些最正統(tǒng)英倫風(fēng)情的著裝(學(xué)院派圍巾、牛津鞋、特威迪夾克和老牌巴伯風(fēng)衣等等)。位于16號的Mar Mar Co則銷售來自世界各地的家居廚房用品。如果你好奇英國1950年代的畢業(yè)晚會裙裝呈什么樣,不妨去稍遠點的Beyond Retro看看,這家店的存貨豐富,從軍裝夾克到定制手包應(yīng)有盡有。
正午:法式腔調(diào)
在出行前,記得要在位于哥倫比亞路49號專供芝士熟食的小酒館Brawn訂位置。這是倫敦著名酒吧Terroirs 的姊妹店,愛光顧這里的全是東倫敦的消息靈通人士。店里主餐只供應(yīng)豬肉制品,特色菜有腌豬肉、意大利熏火腿、豬肉砂鍋和熟肉醬。任意一款熟食配上一點哈克尼野生酵母,再來一杯梅鹿汁,向18世紀曾占領(lǐng)過這塊區(qū)域的法國胡格諾派致敬。素食主義者可以點一份切爾滕納姆甜菜根和馬歇爾色拉,看看小酒館里午后氤氳的酒香。在這里午飯人均消費只消25英鎊,切忌因為意大利香腸的美味而忽略了無處不在的法式腔調(diào)。
下午:老房子里的舊時光
在金斯蘭頓街136號的杰夫瑞博物館里,懷舊的家庭裝飾會讓人重溫幾個世紀前倫敦的家裝風(fēng)尚。博物館所在的這幢中規(guī)中矩的建筑本身也是一件手工藝品,在18世紀初建時它曾是一家救濟院。博物館陳列著各種實木家具和擺設(shè)品,展示了從1630年到現(xiàn)在為止倫敦衣食無憂的中產(chǎn)階層們力所能及的生活方式。展覽中有很多饒有情趣的細節(jié):一張紅木桌上放著18世紀的一副撲克牌、年份是1890年的過分雕琢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董花瓶,以及1965年小屏幕但外形精美的電視機。
傍晚:凌波微步
沿著肖迪奇大街往北走,就能到達攝政運河,最近這條著名運河將迎來它通渠200周年紀念日,它曾經(jīng)是倫敦城內(nèi)最主要的貨物運輸渠道。在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和自行車道上散步,穿過低矮的拱橋,看得見水面上漂浮著的房船,當(dāng)年人聲鼎沸的攝政明渠碼頭如今已成為風(fēng)景名勝,被遺棄的倉庫和維多利亞風(fēng)格的舊式獨棟小別墅零星點綴在河岸上。攝政運河沿岸靠近惠特莫爾橋邊有一家叫Towpath 的波希米亞咖啡廳,坐在里面喝點東西小憩一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晚上:英倫珍饗
英式餐廳哈克森壁爐位于魯弗斯大街一號,于1999年開業(yè),自詡為哈克森地區(qū)最老的餐館之一。這家店的特色菜是以莫扎來拉鮮奶酪、九層塔、戈爾根朱勒奶酪和菊苣做澆頭的比薩(每份售價9.5英鎊)。如果你想了解正宗的當(dāng)?shù)乜谖妒鞘裁礃拥?,不妨光顧一下文頓街28至30號的文頓燒烤店,在這家餐廳的菜單上列著諸如龍蒿兔肉餡餅、烤羊腰和蕁麻湯等菜式,這樣一頓晚餐大概需花費30英鎊。晚餐后如果還想去夜店續(xù)攤,你不妨在餐廳里逗留到午夜之后。盡管東倫敦最流行的夜店總是各家輪流坐莊,但是哈克森廣場周圍的幾家?guī)缀蹩梢源頄|倫敦夜店的整體風(fēng)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