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高爾夫球桿:一寸長一寸強

時尚先生
時尚先生
2016-05-24 13:17:58
來源:風尚中國

“一寸長,一寸強”,不僅為兵家自古流傳的要決,最近亦應用在高爾夫球桿制造技術之上。兩支發(fā)球桿,桿身一支長、一支短,用相同力量揮動,可以肯定是較長的一支能夠產生較快的揮桿速度,發(fā)揮更大的力量。驟眼看來,要爭取更遠的發(fā)球距離,加長桿身似乎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不過,能否有效把加長桿身所帶來的揮桿速度轉換成為球速,達至更遠的擊球距離,關鍵其實在于每一次的擊球都能否打中桿面的正中心位置,即行內所指的甜密點。過往有研究顯示,高球撞擊桿面時,即使偏離中心點僅僅半寸,可導致擊球距離的損失達20碼,所以加長桿身難免會降低擊球的穩(wěn)定性,增加球手的失誤。

根據美國高爾夫協會的規(guī)定,所有球桿的桿身長度上限為48英寸(推桿長度則不設上限),現時市面上供業(yè)余球手選購的發(fā)球桿,長度一般是45或45.5英寸,而職業(yè)球手較注重穩(wěn)定性,一般會采用較短的44.5英寸。以世界第一球手老虎伍茲為例,本身擁有強勁的爆炸力,發(fā)球所要的是準繩而非距離,穩(wěn)定性較高,桿身僅長43.5英寸的發(fā)球桿曾多次協助他在大滿貫賽事上奪得桂冠。相反對一些身型較小和力量不足的亞洲球手,若要在國際球壇上競逐,都會偏向使用近乎45英寸長的桿身,爭取較遠的擊球距離。

隨著近年球桿生產技術不斷提升,透過改善桿面的物料和構造,擴大了桿面中心甜密點的面積,減低擊球的失誤,再加上桿身物料和握把制造技術的改善,降低球桿的重量,令多間球桿制造商可以在不影響穩(wěn)定性的大前題下,推出桿身較長的發(fā)球桿。像今年3月,TaylorMade推出的Burner SuperFast發(fā)球桿便配備了46.25英寸的特長桿身,為彌補長桿身可能引致的擊球偏差,新球桿的擊球面面積比舊有的擴大約一成半,達至4,500平方毫米,能增強球手信心之余亦減少發(fā)球的失誤。此外,Burner SuperFast發(fā)球桿僅重285克,比起上一代的Burner輕14克,成為TaylorMade生產史上最輕的一枝發(fā)球桿,球桿輕了,即使桿身加長亦不需花很大的氣力去揮動球桿,有效提升揮桿速度,獲取更遠的發(fā)球距離。

總括而言,較長、較輕的發(fā)球桿無疑可以提升揮桿速度,但可否為球手改善成績卻是因人而異。道理就像錘釘,當你左手拿著一根小釘,右手拿著一尺長的鐵錘,會否一下子用力下去全取決于你的經驗和信心?!耙淮玳L,一寸強”亦可解作“一寸長,一寸險”,距離與準繩,進取或保守,留待自己作取舍。

免責聲明
標簽:高爾夫球桿    高爾夫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