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300 SL和SLS AMG
鷗翼經典的故事起源于1950年代初。1951年,奔馳公司決定重返賽車運動,因此工程師們需要研發(fā)一輛具有競爭力的賽車。在奔馳300轎車的技術基礎上,代號W194的賽車由此誕生,通常我們也將其稱為300 SL賽車。SL代表德語Sport Leicht,意為運動、輕量。W194使用了奔馳300的直列6缸發(fā)動機,技術團隊沒有將過多精力放在提升發(fā)動機的功率上,因為他們認為可靠性相對來說更為重要。真正耗費時間的工作是車體設計。經過在斯圖加特工業(yè)大學風洞中的多次測試,W194最終得以定型,風阻系數低至驚人的0.25。
W194采用了極具剛性且輕量的鋁制管狀車架,這也導致其車門門檻突出,無法使用傳統(tǒng)的側開車門。最終的解決方案就是令其成為經典的鷗翼車門設計,德國人嚴肅的技術解決方案就這樣在不經意間成就了通常是意大利人更拿手的美妙藝術品。當然W194不會忘記它誕生的初衷,無論是在紐博格林還是勒芒,抑或是艱苦的卡雷拉泛美拉力賽,它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全世界的期待和熱議中,奔馳最終下定決心將它變?yōu)槊裼冒姹具M行銷售。
1954年,代號W198的300 SL民用版本正式推出,它幾乎繼承了W194的全部運動基因——底盤、懸架、發(fā)動機,還有那永不消逝的鷗翼門。曾在W194上試驗的汽油直噴技術也在W198上得以使用,這絕對是領先時代的技術。一輛全新的300 SL在當時的德國可以賣到29000馬克,非常昂貴。不過你猜得到今天我們試駕的這輛300 SL價值多少嗎?41萬歐元!不用驚訝,在老爺車市場上它們非常搶手。
小心翼翼地進入它的駕駛艙算得上是一項技術活,女士們也許需要一個屏風方可保持相對優(yōu)雅,好在它的方向盤基柱可以小幅度向上折疊,多少降低了進出難度。車內儀表盤整潔簡約,中控臺上各種開關質感十足。迫不及待地拉上車門,暖車圈后,正式操練終于開始了。大腳油門,3升6缸M198直噴發(fā)動機從4000轉/分起發(fā)出震人心魄的響聲,猶如一架即將起飛的梅賽施密特ME 109戰(zhàn)機,215馬力迸發(fā)而出,0-100公里/小時加速在9.5秒內完成,難以置信。它的重量約為1310公斤,大多數時候你可以感受到良好的加速表現(xiàn)。過彎時多少有些令我們緊張,那種游走于失控邊緣的危險感讓人希望自己變成賽車手Stirling Moss,這也許是因為其兼顧到舒適性的調校。這輛年齡超過55歲的超級跑車在今天還可跑到230公里/小時,著實令人贊嘆!
SLS AMG在300 SL身邊甚至顯出了肌肉感,其實在今天的汽車界它完全應該被歸類為優(yōu)雅。讓我們體驗一下奔馳公司用最新科技武裝起來的全新鷗翼跑車吧。上車時我找到了300 SL老鷗翼門的感覺,不是因為空間狹小,而是因為胳膊長度的問題關門需要一些技巧,老鷗翼門在這點上甚至更為合理。駕駛艙猶如飛機座艙,精致炫目的儀表十分顯眼,中控臺上的大屏幕顯示各種數據,空調、音響、導航、藍牙,所有舒適性裝備一應俱全。與老款300 SL一樣,SLS AMG的V8發(fā)動機采用了干式油底殼設計,快如閃電的七速雙離合變速箱則位于后軸之上,這種前置發(fā)動機后置變速箱的形式稱之為Transaxle,它提供了最佳的前后軸重量分配——其實早在W194時就已經有試驗車開始嘗試此種技術。
在賽道上,6.2升V8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的聲線非常優(yōu)美,571馬力的最大功率輸出保證你在4秒內完成0-100公里/小時加速。SLS AMG的彎道表現(xiàn)可用非常優(yōu)秀來形容,機械式LSD發(fā)揮了不小的功效,整個過程流暢利落,轉向也很直接,原來奔馳的操控也可以這么棒!
面對這樣一輛高科技超跑,我們真的很難找出缺點。它確實繼承了300 SL的很多設計元素,眼花繚亂的新技術遍布全車。但是,哪一項又真正稱得上是革命性的呢?從這點來看,300 SL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此外,我們也欣賞那種毫無電子設備束縛的感覺,純粹而刺激。不過有一點300 SL必定會輸給SLS AMG,在至關重要的安全方面,當年300 SL翻車后無法開門的困擾在SLS AMG上已經解決。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不過有些經典還是難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