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手機攝影規(guī)則之后,華為要改寫手機審美邏輯

大馬
大馬
2019-04-19 10:07:23
來源:風尚中國

文丨壹觀察 宿藝

“華為已經清晰地意識到什么是技術,什么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的融合與邊界在哪里”。

這是著名導演、藝術家王潮歌站在“華為P30未來影像之夜”舞臺上講到的一句話。

著名導演、藝術家王潮歌

華為手機的確變了。P30系列發(fā)布之后,華為在上海著名的時尚地標1993老場坊舉辦了“華為P30未來影像之夜”,這也是華為手機在中國市場首次舉行的藝術與時尚Party。當晚的主角,不再是余承東,而是王潮歌、彭宥綸、木西等藝術、時尚與攝影界大咖。

華為手機Brand Image總監(jiān)蘇婷婷同樣是當晚的主角之一,她在臺上調侃了自己BOSS余承東的“理工男思維”,引發(fā)了全場會意的笑聲。蘇婷婷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過去十年,手機行業(yè)的審美秩序是由蘋果主導的。如今華為要在手機市場突破的決心,不僅僅在技術上,還要在美學上,華為重新書寫的不僅僅是手機攝影的秩序,我們還想建立一套全新的審美邏輯”。

華為重新定義手機攝影秩序

“華為P30未來影像之夜”更像是一場藝術、時尚與科技的跨界活動,這在科技領域非常少見,對于傳統(tǒng)印象中非常“硬核”的華為來說更是第一次。

讓《壹觀察》感到意外的是,新品P30手機竟然也沒有被作為產品單獨進行集中展示,而是從場地入口開始,就成為現(xiàn)場嘉賓記錄光與影成像的藝術創(chuàng)作工具。

華為P30 Pro通過創(chuàng)新的RYYB紅黃黃藍濾光陣列組合, 增加了40%進光量,以及與索尼單獨定制的1/1.7英寸大底、f/1.6大光圈,實現(xiàn)了高達409600的感光度,打造出了被網友稱之為“夜視儀”的“超感光四攝”—— 解決了包括單反相機在內在暗光環(huán)境下的成像頑疾問題,支持用戶在超暗光環(huán)境下的隨手拍攝。

超感光花園就是專門為此打造的場景化互動體驗區(qū),以最具觀賞性的動植物陳設,配合人眼難以看清的微弱熒光粉光亮,創(chuàng)造了一個只有在HUAWEI P30系列顛覆性暗拍功能下,才能呈現(xiàn)的美輪美奐場景。奇幻的超感光花園與時尚元素結合,給現(xiàn)場嘉賓帶來了一段與眾不同的科技+藝術震撼體驗。

在“未來影像”的樣片展區(qū),展出由華為P30 Pro拍攝的各種超大畫幅人像與風光大片,置身其中會覺得自己走進的是專業(yè)攝影展。伴隨現(xiàn)場DJ的音樂,更加突顯了P30手機攝影帶來的藝術沖擊力。

著名攝影師木西用戶華為P30 Pro在美麗的納米比亞拍攝到了星空中的銀河,甚至一度引發(fā)了專業(yè)攝影圈“老司機”們的激烈討論。木西對此在現(xiàn)場表示:其實就是用普通三腳架支撐下拍出來的,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技巧。木西當時非常震撼,在現(xiàn)場拿著一支筆記錄到:手機攝影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形式,是可以幫助你隨時隨地定格身邊的感動,極大提升普通人的攝影創(chuàng)作熱情,“在華為P30系列影像科技突破的作用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藝術家”。

由國內新銳視覺導演彭宥綸拍攝的《未來之眼》視頻短片作品引發(fā)了全場震撼,故事發(fā)生在未來的香港,通過24小時“我”的視角展示,講述人類與世界相互感知的場景。彭宥綸介紹稱:《未來之眼》靈感則源于對華為P30系列“超越人眼所見”攝影能力帶來的啟發(fā),真正拋棄了所有外接攝像頭、外界設備的輔助,僅用華為P30 Pro拍攝而成,這也是中國首部手機裸機拍攝的科幻視覺大片。

陳可辛使用的拍攝設備

要知道,2018年陳可辛導演在使用iPhone拍攝《三分鐘》短片時,使用了多種外界設備。據(jù)媒體報道,其中包括能讓手機一秒變單反的外接“神器”BeastGrip支架、專業(yè)的手持運動穩(wěn)定器、SmallHD日光可視高清液晶顯示器、大疆六軸無人機、Beastgrip的轉接環(huán),以及多個鏡頭組合成的攝影“長槍”等設備,業(yè)界預估總價值超過6萬元,遠高于一部蘋果手機。而《未來之眼》成為中國首部手機裸機拍攝的科幻視覺大片背后,則是基于華為P30系列在影像技術的重大突破,代表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這也是華為在P30系列發(fā)布會將其定義為“未來影像”的重要原因。

華為手機的全新審美邏輯

很長時間內,華為都被認為是一家由“理工男思維”主導的手機企業(yè)。

比如在華為手機發(fā)布會上,余承東經常非常自豪的列舉華為手機又創(chuàng)造了哪些行業(yè)第一,并且經常拿蘋果與三星的旗艦產品進行性能與體驗類比。

余承東

帶來的好處是,用戶可以非常直觀理性地了解到華為手機的科技引導與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但與此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女性與時尚用戶更加深層次的感性需求。這對于華為手機來說,應該是一個1.0與2.0的階段問題,沒有打通打透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目標用戶群體,后面的布局拓展更是無從談起。

華為P20系列與nova系列的成功,讓華為感受到了這一改變契機的到來。根據(jù)余承東透露的數(shù)字,華為nova系列中女性用戶占比明顯高于男性用戶,華為 P20系列中女性用戶占比也接近一半。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女性與時尚用戶,開始關注并喜愛華為手機,而這些用戶之前其實都是很難完成系統(tǒng)遷移的蘋果iPhone“堡壘”用戶群。根據(jù)今日頭條公布的《2018年手機行業(yè)白皮書》數(shù)據(jù)顯示,蘋果換機用戶中,近半用戶都選擇了蘋果的老機型而非新機型,而華為則位居流向安卓陣營手機品牌的第一位。

華為手機Brand Image總監(jiān)蘇婷婷對此表示,P系列在華為產品體系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代表了華為的“美學高地”,承載了華為手機對品牌、美學、藝術與設計的很多思考。今天手機的角色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工具或者一個冰冷的科技產品,而是越來越像時尚與奢侈品存在的屬性,讓我們關注、向往、期待與議論。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表達,彰顯自信,它甚至是我們的一部分,比我們還要了解我們自己。

華為手機Brand Image總監(jiān)蘇婷婷

余承東曾經很焦慮“華為手機如何被女性用戶喜歡”這一問題。蘇婷婷笑稱,這其實就是一個“直男思維”,女性并不是一個標簽,華為也不會去定義一款女性手機,而是會在產品開發(fā)過程中,加入更多“女性視角”,這其實是一個“心理屬性”而非“生理屬性”,代表的是更細膩、更挑剔、更生動的感受力,這不僅僅是技術引導與產品創(chuàng)新,同樣重要的還有用戶使用體驗與服務體驗去回應這種“感受力”。

這也是華為手機頂級設計人員首次明確闡述華為手機的“審美邏輯”。

從P20系列開始,華為做出了非常明顯的“美學”變化,比如女性與時尚用戶非常痛點需求的拍照體驗,以“甩開一條街”的優(yōu)勢突破了蘋果對手機攝影的定義,并且在全球專業(yè)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網站上“霸榜”一年之久,直到被自身新品P30再次完成突破。比如P20系列的開啟的機身設計“色彩美學”,其主打的漸變極光色,來自大自然極光中真實光譜中截取了最美一段,代表的“純凈與不確定性的美”。一經推出就在全球市場熱銷并頻頻斷貨,甚至有日本運營商因為之前沒有采購這一配色,再次向華為緊急發(fā)出訂單。

在新發(fā)布的P30系列上,出現(xiàn)了新的“赤茶橘”與“天空之境”新色系,前者更加具備色彩的張力,后者則給人帶來色彩感官的松弛感。對于色彩與心理學、以及時尚與工藝的細微把控,表明華為手機的“色彩美學”更加成熟與自信。

對于P20漸變極光色上市之后眾多競爭對手跟進,以及P30系列新色系也有可能引發(fā)快速模仿。蘇婷婷稱“不在意”甚至“很開心”,原因在于“只有被追隨與模仿才會形成風格”,當很多人喜歡、風格立住的時候,華為全新審美邏輯也由此建立。“在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實都離不開科技和藝術的強大支撐,華為自己建立的美學邏輯,也需要不斷突破邊界”。

評論

科技創(chuàng)新的標準可能只有一個,而藝術、時尚與美的標準卻可能沒有準確的答案,就如“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邏輯一樣。

但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更加充滿了人文魅力與想象力。

過去30多年,華為由一家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發(fā)展到營收超過千億美元的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巨頭與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依靠的就是通過技術可以實現(xiàn)夢想的這種確定性。而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則可以讓華為更近的走進用戶中心,去觸達每個人更溫暖的夢想。

就如余承東所說,通過科技與藝術的深度融合,華為手機發(fā)展方向,將超出現(xiàn)在很多人的未來想象。

免責聲明
標簽:華為P30 Pro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