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陶瓷龍紋裝飾的發(fā)展歷程變遷史

Joe
Joe
2012-11-07 11:49:21

清乾隆 青花礬紅龍紋小扁瓶

  清代的龍紋,入清以后,龍紋形象還離不開明末的遺風。例如,順治云龍紋花瓶,龍為張牙舞爪,頭細圓,上下顎長,上顎突起,如意狀鼻,鼻翼兩側對稱的長須向前起舞,頭毛成蓬向上豎。但龍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龍爪緊緊相靠,而是距離較大,向雞爪形狀發(fā)展。故人們稱清代的龍爪為“雞爪”。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是封建社會“回光返照”的時期,龍紋以新的形象出現。這時的龍首變化很大,過去長長的“豬嘴”縮了,顯得下顎比上顎長??滴鯐r龍口形略帶圓,雍正時則顯方形,張口的龍,舌隨下顎伸出,舌尖上卷,不像明初的戟狀,也不像明后期的匕首狀。上下顎的須,康熙時呈鋸齒狀,以后則分兩邊,或分成兩束長密的羊須狀。上顎鼻翼的兩側,長出特別長而卷曲的須。頭部的角,長而顯直且分叉,比過去顯大,雍乾后期角的分叉則成山字形。明代龍頭毛是成束的疏毛,呈向上或向后斜上沖勢;這時的頭毛細密成蓬(康熙時還有向后斜沖,后期則向后垂或向兩側分向),為了繪成老龍形,下顎都有細密鬃須。龍的眼睛,康熙時略長形,雍乾后則顯圓。龍的爪,已不似明代鷹爪,五趾相靠成“風車”狀。其時的龍爪,拇趾與食趾相距較大,趾甲顯得細小,沒有元、明時的三角形那種鋒利感。所以,清代龍爪給人以有形無力之感。這時所繪的襯托云紋,其朵云的尾云不大清楚,呈長長的塊狀,或在尾中長出幾大塊,一頭三尾的,給人印象是兩條尾成了兩翼?;虬褞讉€朵云畫在一起,成一枝靈芝狀。藝術造型比前朝差矣。

  雍正以后各朝,仿明代龍紋也有,但僅在龍嘴繪成豬嘴,其他則是清代形態(tài)。清末的龍紋,其精神大不如前朝的威武、健壯了,顯得腰硬,老態(tài)龍鐘,四肢無力。以前的龍體盤曲程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時盤曲少了,故有腰體硬直之感。體上的鱗片也不像前朝的一片一片繪上去,而是繪成網狀,再在其中加上小點。有的更粗糙得只繪網紋,不加小點。龍爪也不像前朝的有骨有肉、骨節(jié)清楚,此時的龍爪僅是直直的向左右伸出,沒有動的美感。

  清末龍紋喜歡襯以火寶珠、火焰紋、朵云、花卉等。朵云也由過去的一頭幾尾變成二頭一尾、三頭一層;或在尾中長一頭、二頭。從紋飾設計到描繪都顯得簡單粗糙,工藝大不如前。

  充滿智慧的古人把他們對龍的這種信仰用各種形式來體現,無論是在古建筑、玉器、青銅、陶瓷、家具還是繪畫等古器物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大量龍的形象。了解龍紋的演變,對正確判斷歷代陶瓷器物年代將會有大的幫助。

2 / 2
免責聲明
標簽:明清時期    陶瓷    龍紋裝飾    發(fā)展歷    古董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