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如何煉成"骯臟秘密"的?

阿榮
阿榮
2013-05-03 12:32:31
來源:東方網(wǎng)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有個“骯臟秘密”:中國人已經(jīng)成為它們最好的顧客,但它們卻一直多收中國人的錢。不過,報道稱,這樣的好日子似乎要到頭了,“隨著中國人對于從豪華車到高價手提包的興趣開始縮減,那些把中國當成最大成長市場的公司可能不得不做它們之前無法想象的事情——開始降價”。

  時至今日,中國奢侈品消費已占全球市場的25%,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而目前國內(nèi)的奢侈品價格平均比法國高72%、比美國高51%、比香港高45%左右……說實話,媒體將這一看似有悖公平的現(xiàn)象描述為國際奢侈品牌的“骯臟秘密”,筆者并不以為然。

  事實就是,高稅率是導致進口奢侈品價格高的一個關(guān)鍵要素。相比之下,美國沒有增值稅,進口稅稅率也極低,不少商品還都免稅;而歐洲很多國家則有退稅政策。說白了,國際奢侈品牌多收中國人的錢很大程度上是將稅費分擔到了消費者頭上。當然,筆者并不認為這種“秘密”骯臟主要還是因為它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市場行為,要知道這個“骯臟秘密”并不難為人知曉,只要你上網(wǎng)查查或者向出國購物者打聽一下,便可知道“秘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我們與其鞭笞奢侈品價格“內(nèi)高外地”的“骯臟”,不如探究一下緣何很多人面對價格“內(nèi)高外低”的國際奢侈品牌卻仍“偏往虎山行”。

  在筆者看來,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炫耀性消費心理作怪。隨著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國人購買力上升,人們在物質(zhì)追求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浮躁心態(tài)。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發(fā)布的報告指出,七成以上的中國青年消費者購買奢侈品,就是為了擁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讓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奢侈品的消費主流群體集中于25到45歲之間,平均比歐洲的奢侈品消費者年輕15歲,比美國年輕25歲。很明顯,奢侈品消費年輕化,一個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間的攀比,他們首先通過奢侈品進行自我身份攀比,進而攀比家庭財富和社會地位。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一些購買奢侈品的主力軍本身并不具備追求奢華的經(jīng)濟能力——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的平均水平是個人財富的4%,但中國的一些消費者,卻用40%甚至更大的比例去購買奢侈品。很明顯,“拜金”“炫富”“攀比”等觀念不變,部分消費者總認為“越貴越好”,光靠稅率調(diào)控自難治本。

  二是“公款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奢侈品市場的不正常。5月2日的人民日報就報道,隨著中央八項規(guī)定、反對鋪張浪費等措施的貫徹落實,奢侈品行情明顯下挫,一些品牌也暫時放緩在中國的拓展計劃。這一現(xiàn)象提醒我們,“公款因素”對奢侈品消費市場的影響不小。這種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一方面,在公款消費管理粗放的背景下,部分人直接動用公款購買奢侈品為己所用,這類消費者拿公款不當數(shù),對奢侈品價格并不敏感,只買貴不買對;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被動消費”,正所謂買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買,一位溫州商人就告訴記者,他一年買的奢侈品牌皮包有幾十個,大多送官員。“這些東西價值高,對方接受了也感覺是個禮品,不燙手,幾乎就是送錢?!焙苊黠@,這種“被動消費”實則一種將公權(quán)轉(zhuǎn)為隱形公款消費的腐敗行為。

      總之,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畸高不是個單純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它一方面與中國社會心態(tài)浮躁密切相關(guān),另一方面也給中國嚴峻的反腐形勢提了個醒。

     來源:東方網(wǎng)  作者:鄧子慶

 

免責聲明
標簽:國際奢侈品牌    中國奢侈品消費    奢侈品消費國    奢侈品價格    奢侈品牌    
你該讀讀這些:一周精選導覽
更多內(nèi)容...
奢華私語 時尚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