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聽說茶修的人,往往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茶修,究竟是什么?
是泡好中國茶的方法嗎?是中國的“茶道”嗎?一杯茶,怎樣用來修身養(yǎng)性呢?
《茶修》書中的定義是這樣的:
“茶修,借茶修為,以茶養(yǎng)德,是秉承‘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在泡好一壺茶的基礎之上,于日日行茶、時時修持的過程里,達到內(nèi)外兼修、同養(yǎng)太和的美好生命境界?!?
不懂茶修時初看定義,只覺得文字全面、理性,但又沒有全然點破其中真意。就如紙窗內(nèi)的燭火,明滅不定,欲說還休。
有沒有更明白的文字可以描述茶修呢?
其實,學習了《泡好·喝懂一杯中國茶》一階課程后再看定義,就會覺得文中的茶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初看時,缺少真實的體悟,于是不能理解。
就如《日日是好日》中,典子曾這樣描述茶道: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不能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時只要接觸過后即了然于心。但無法理解的,往往需要多次交會,才能點點滴滴領會。所謂茶道,就屬于第二種事物。”
茶修與茶道雖然不同,但都是無法“顧名思義”的事物。只有眼見茶修的美好,感受日日行茶的獲得,才能在實修中真正的理解。
東方的哲學,往往重視實修。茶修所期望的“生命成長”,也需在踐行中尋得。
踐行的根本,就在于“日日行茶,時時修持”。
通過一套靜心、簡致的行茶十式,以不變應對生活的萬變。在每日不斷重復的行茶中,感受從“受限制”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蛻變。
從日常中走向蛻變,這就是重復踐行的力量。
又想起一則禪宗公案:
僧問云門:“如何是塵塵三昧?”門云:“缽里飯,桶里水。”
塵塵三昧是佛家之修行,心入微塵,成就世界。云門禪師卻說,這樣的修行無非是一飲一啄罷了。
茶修,就是借由行茶這樣簡單的事物,達成自我生命的成長。所以“日日行茶,時時修持”,雖不高深,但又必須親身體會,方可理解。
王瓊老師曾說:“茶修,是把我生命成長中的感悟,融匯在了一杯茶里。”所修行的一切,都是為了獲得幸福、為了生命關系的溫潤。
何為茶修?在日日行茶中,獲得更美好、更幸福的自己。
(作者:和靜茶修 王瓊)